懒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时间:2013_01-15 浏览次数:7937
近来有些养殖户打来热线电话,反应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河蟹养殖一年到头,到秋来有的螃蟹能到200克,就是仅仅是10克,或者说春天投里多大,收了也还是多大。同样养一年,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事实上,这样的小蟹就是我们常说的“懒蟹”,也称“锈蟹”、“小老蟹”。在河蟹饲养过程中,在部分塘口会发现此种蟹。当年扣蟹到年底,大的达到3、4两,小的半两不到,个头生长悬殊。有些蟹栖居在远离水层的穴洞里,终日不出来活动和觅食。这种小老蟹一旦被发现,如不采取措施,其个体就得不到正常生长,变成了“呆蟹”,达不到商品规格,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1、产生这种懒蟹的主要原因 盘锦二力河蟹养殖基地:0427-7787597
(1)养殖水体融氧太低。当水中融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能适应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在下水觅食,由于岸上食物少,上岸后河蟹因缺乏营养而影响生长,成为懒蟹。
(2)水位变动太大。河蟹在正常情况下常打洞于“潮间带”,洞口略低于水面,少量有水。如果养殖池水忽高忽低,河蟹的洞穴也就随之变动。当水位上升时,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穴居,一旦水位下降时,他们来不及向下迁徙,久而久之,穴居洞中,摄食不足,造成个体差异。
(3)养殖密度过高,投饵不均匀。有些初次接触河蟹养殖的朋友为了有较高总产量,或者不良商贩为了多卖苗,指导投苗达每平米在无人工喂养条件下居然达到2--5只扣蟹苗。这些高密度的河蟹聚众在一起,造成部分小蟹觅不到饵料,脱壳时候得不到必要的养料、钙磷等无机物,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时间一长大的迅速长大,小的就成为懒蟹了。
(4)生态条件差。生态条件不能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例如水质含盐碱度过高,水中无水生植物或者较少,不适合河蟹的隐居洞穴的生活,大面积的干旱等。
2、防治懒蟹产生的措施
(1)改善水域条件。定期换水,盛夏季节每4天换一遍水最好能形成微流水,并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防止污染水体,使融氧达5毫克/升以上。
(2)控制水位。根据不同季节调节水位,盛夏或者越冬(扣蟹冬储)水位高些,早春水位低些,以调高水温。水位保持相对的稳定。
(3)均匀投饵。人工饲养的河蟹每日投饵1--2次,按照“四看四定”的原则,投饵要分散,防治、止饵料过分集中,造成弱肉强食而影响个体差异。
(4)增加漂浮物。种植水葫芦、莲花、水花生、移植浮萍等水生植物,即可做河蟹饲料,又可供河蟹脱壳隐藏攀爬。面积较大的养蟹池,中间要建立人工蟹岛。
(5)绝对的控制养殖密度。根据水域的具体条件,如水体类型,水深,水体循环程度,水中可食用动植物,水草覆盖率,是否套养其他鱼类等投放扣蟹的密度和规格有很大差别。无论人工或者粗放,密度绝对不能超多1.5只/㎡。比如稻田养蟹80头的不能超过1只/平米,大型水库不超过0.6只/㎡。人为的增加或者减小投放密度,其结果都会造成自然条件或者扣蟹资源的浪费,为秋季成蟹市场价格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