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围格局养蟹池塘的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例一般为2:1 或3:2 。这样的蟹池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防逃设施造价也较低。池塘埂面宽度2 米左右,坡度角21度至26度。蟹池内侧斜坡如果过陡,不但易在水面波浪的冲击下发生塌方,河蟹掘洞的也较多。可在池埂以内留出1 米宽左右的平台,既便于河蟹掘洞,又可作为投喂饲料的食台。池内还可留出几个露出水面的小土堆或土埂,也称为蟹岛,面积约为池塘的5 %一10 % ,供河蟹掘洞、栖息。
2.池底设计养蟹池塘以壤土或者沙壤土为好,其中上层是壤土,下层是黏土(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的土壤肥力最佳,农业上称为“金盖土”的最佳。池底尽可能少留淤泥,以10cm为佳。淤泥过厚,会隐藏一些敌害生物包括肉食性鱼类及各种致病微生物,对河蟹掘洞穴居不利,秋季捕蟹也不方便。同时池底腐植酸太多,不利于河蟹脱壳或者同时造成河蟹腹部黄锈色,蟹壳增厚变硬,蟹小肉少。所以,多年养殖河蟹的池塘,在投放幼蟹前一定将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去。池底向出水口倾斜些为好,还可在平坦的池底中间开挖出宽2米、深0.5米左右的排水沟,也成“集蟹槽”,两端分别与进排水口相连接,便于平时加水、排水及秋季成蟹集中起捕操作。
3.面积养蟹池的面积没有严格要求,实际生产中,小的每口池塘的面积仅几百平方米,大的达数百亩。池塘面积适当大些,受风的面积大,可以增加水中溶氧,水质也易于稳定,商品河蟹色泽也好些。不过,从便于饲养管理的角度和各地养殖效果来看,蟹池面积过大,饲料很难做到均匀投喂,加水、换水和起捕操作上也有一定困难,越冬养殖的河蟹春季冰层刚开化时的扣蟹和秋季性成熟的螃蟹会大量聚集顺风一侧岸边,造成死亡或者外逃现象;面积过小,水温、水质变化过快,难以保持水质的稳定,不利于河蟹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生长。从近年来的养殖情况看,面积过小也影响河蟹的规格和质量。所以,一般蟹池面积以10亩一30亩 为宜。
4.水深调节 蟹池深度一般为1.8-2.0米,正常情况下可保持水深12-1.5米。夏季高温时候可逐步调节至水深1.5-1.8米(河蟹脱壳高峰间歇期)。如池水过深,池底光照条件差,不利于水草生长,温度偏低造成适合河蟹生长的积温不足,还有一点就是深水区水压大,影响河蟹正常的脱壳生长;如池水过浅,则夏季水温高,各种病菌大量滋生,河蟹和外界能量和各种无机盐微量元素的交换受到抑制,水溶解氧偏低,从而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成长,大大降低秋季成品河蟹的规格和总产量。